新闻中心
嘉兴市“五抓五提高”进一步提升危化品 安全生产水平
为深刻吸取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市安委办针对我市危化品安全生产特点,狠抓园区(集聚区)布局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化工设计安全诊断、化工生产自动化改造和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提高园区周边安全条件,降低城镇区域安全风险,持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
一是抓园区布局优化,提高区域安全水平。市安委办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工作要求和《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所指出的有关问题,深入推进各地进一步优化化工园区(集聚区),完善园区功能分区,强化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推进南湖区、海宁市优化中华化工、兄弟科技公司2个化工集聚点,强化化工集聚点安全防护措施;控制园区(集聚区)与人口密集区、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等敏感点之间的距离,优化集聚点周边安全条件,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周边居民生活安全。
二是抓工艺改进优化,提高企业安全水平。为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降低城市周边区域安全风险,提升自来水厂本质安全水平,市安办深入推进全市自来水厂消毒工艺技术改造,采用次氯酸钠替代氯气进行消毒,降低自来水公司安全风险。督促指导各地积极开展排查摸底,广泛发动宣传,全面落实消毒工艺改造工作;深入跟踪推进,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管理作用,确保年内完成改造任务。经初步排查,全市共有自来水14家,其中桐乡3家、海宁市1家水厂率先完成了自来水消毒工艺改造,市本级嘉源给排水公司贯泾港水厂、石臼漾水厂也启动了消毒工艺改造工作。
三是抓化工设计诊断,提高安全生产条件。按照《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的通知》要求,市安监局在2013年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设计诊断的基础上,部署推进使用危化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开展设计诊断,从设计源头上提升化工企业厂内安全条件。原5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设计诊断后有效提升了企业安全条件。针对原设计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市安监局督促各地指导企业聘请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相应资质、经验丰富、信誉好、非挂靠的设计单位开展设计,优化装置设施工艺设计;督促企业设计诊断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不得随意改变原建构筑物属性。经初步排查全市涉及使用危化品从事生产化工企业为98家。
四是抓生产自动化改造,提高安全控制水平。为持续提升企业安全自控水平,市安监局积极推进化工(危化品)企业危险工序和危险环节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切实提升企业安全自控水平,降低员工安全风险。结合危化品改扩建项目审批,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要求,推进构成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技改项目安装紧急停车系统,推进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技改项目安装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提高企业整体安全自控水平。2015年共8个项目完成了安装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其中1个项目按要求完成了安装SIS系统。全市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改造企业累计105家,涉及投资改造资金57216万元,累计取得省级自动化补助专项资金958万元,有效提升了企业安全保障措施。
五是抓企业隐患治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持续提升企业安全水平,市安委办狠抓企业隐患治理工作,全面梳理企业隐患,初步排查出26家化工(危化品)企业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并积极推进各地协调落实有关隐患整改,切实解决隐患治理;市安委办协调公安、市场监管、商务及桐乡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桐乡石门1家非法加油点,通过断电、抽空油罐、对油罐进行沙子铺底和混泥土灌注、拆除加油设施及封闭围墙等措施,彻底取缔了该非法加油点,营造了良好的安全隐患整治氛围;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要求督促海宁安监局责令1家未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化工企业停产整改;积极推进危化品企业厂区内与生产无关人员的转移,降低厂区危险区域员工密度,推进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邻的危化品企业完善安全控制措施,保障周边企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