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浙江省多措并举 切实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工作。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行为,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将危化生产企业、带存储经营企业、剧毒品使用企业及重大危险源单位列为重点,并聘请多名危化领域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与重点时段、季节性危险化学品专项行动相结合,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段期间,及时组织开展全省性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监管举措。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和台风季节安全监管特点,督促危化品企业制订完善安全管理办法,督促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适时发送短信提醒并对重点企业进行现场督导。 二是强化危化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是危化企业安全监管的重点内容,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为了推动和规范危险化学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并开会专题动员部署,分析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意识。二是利用中介机构,强化专家技术支持,全面推行专家查隐患常态化、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检查工作。专家会诊后,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帮助和指导企业按有关要求和标准完成整改任务。三是建立隐患排查标准化台账,督促企业按照《危险化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开展排查治理。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全省危险化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时监控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进展,并与行政许可相挂钩。 三是进一步提高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准入条件和专业素质。一方面,在安全许可条件审查中强化对从业人员条件资格审查,确保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和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危险作业岗位操作人员、一般岗位从业人员具备从业条件。另一方面,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专项检查,确保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100%,有效提高特种作业人员操作技能和安全能力。同时,强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 四是开展油气、化工输送管道安全专项检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后,浙江各地积极协调沟通公安、发改、质监、住建、城管等部门,部署开展专项排查。期间,积极安全监管部门密切跟踪督促整改方案实施,确保顺利完成油气管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五是积极推进危化企业标准化达标建设。我省是化工企业大省,规模小、设备简陋、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安全管理基础差的小微企业大量存在,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宣贯,让企业充分认识到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小企业能顺利加入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中来。同时,利用许可证审批等约束手段,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不力的企业,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使企业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